院系简介

岁月悠悠,抚今忆昔,岁月华章,七秩奋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在上世纪30年代的风雨飘摇中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后重生, 2001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几十年来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高速发展,如今已建设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点、全国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湖北省唯一)、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评估A+学科;已建立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拥有科学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在籍学生472人(截至2023年底)。学院设有专科护理、临床护理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国护理专业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民政部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国际老年护理联合科研平台、湖北省临床专科护士教育培训基地、湖北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单位、湖北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等。


历经风雨 护佑苍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教育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创立的汉口协和护士学校和国立同济大学护理高级职业学校。



1936年11月,向来以“实用为国人许”的同济大学成立护理高级职业学校,在100多名报名人员中首批招考录取30名“护士助理”进行训练,为新建的上海市立医院培养专门护理人才。1940年深秋同济大学在四川宜宾李庄安顿下来后,于1942年恢复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为医院培养专门护理人才。同济大学回迁上海后,护理高级职业学校改属上海中美医院,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医院重视护理制度的建立,制定统一的《护理常规》,使护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筚路蓝缕 为国为民


1955年同济医院迁汉,上海同济高级护校并未随之前往,但是一批由护校培养的充满理想和革命精神的年轻人随院来到武汉。如已在上海中美医院从事护理工作4年的章安信和从朝鲜战场回国的护士何绣章等人,她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同济医院的初创工作,四处调研、博采众长,结合上海同济医院已有的护理常规,创造了具有同济特色的人员培训、物品管理及护理规章制度等,成为全国医院护理工作的典范。



为培养更多合格的护理人才,1957年经卫生部批准,武汉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正式成立,1958年分为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和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附设护士学校,附设卫校校长均由各医院院长兼任。

1979年,卫生部批复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更名为武汉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按系部建制,由武汉医学院直接领导,同济护理教育开始稳步发展。1985年,卫校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开设护理专业;1988年增设康复技士专业(系我国首次开办)和助产士专业。1989年修改《护士毕业实习手册》,拟定新开设的英语护士专业的教学计划。1986-1999年期间,同济卫校新修了教学楼,改善了教学环境;新修学生宿舍,改建学生食堂,在1991年卫生部教育司对15所部属卫(护)校的办学条件评审中名列第二;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仅1999年就有3项教学研究课题获湖北省立项。“同济卫校”声誉鹤起,在湖北省及其周边省份颇具影响力。

同济的医护人员历来有为国分忧、为国尽忠之心。众所周知的长津湖战役背后,是附属医院派出的最优秀的医护团队,用精湛的专业技能,诠释炙热的爱国之心。1951年,附属同济医院派出的2批抗美援朝手术大队中,有22名护士参战,她们除了完成治疗任务,还要为伤员洗澡、洗衣等;协和医院派出18名医护人员,组建中南区抗美援朝手术医疗大队,开赴朝鲜前线救治伤员。



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建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卫校随之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2001年,同济医学院护理系正式建立,率先在全国招收五年制普通本科英语护理专业学生;2003-2004年,护理学系开始招收四年制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并获批护理学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护理学系将建设一流学科,迅速提高我校护理学系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作为重中之重。2001-2005年,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新西兰环球理工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并与两岸四地22所知名大学护理院系创办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建立网络共享平台,交流护理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



2008年,学校决定护理学系与附设卫校人财物全部分离,护理系开始了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征程。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的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17。2016年正式更名为护理学院,发挥全英文教学特色,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小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式不断推进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凝练了老年护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5个优势学科方向。老年护理特色独树一帜,多次举办国际老年护理大会,是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人文护理国内领先,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文关怀理论探讨与实践,与国际护理关怀权威机构-美国华生关怀科学研究所合作。



踔厉奋发,争创一流


“十三五”以来,护理学院紧抓“健康中国”机遇,秉承“一流大学、一流医科、一流护理”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提升科研水平,推进国际化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学科与专业建设实现新进展,学科竞争力不断增强,顺利通过教育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被学校认定为“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先后入选湖北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并获批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作为生命健康群支撑学科,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群);2022年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我校护理学科获A+评级。



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成效。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15项,以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30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累计16人次在国际国内竞赛中获奖和全国性表彰。校、院级大学生创新基金共17项;获湖北省护理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非专业类竞赛三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国家级三等奖、省级特等奖等。

研究生招生培养体制获得突破。实现护理学科研究生统一招生、统一管理,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设置博士核心课程,邀请同行专家授课,受到学校督导组高度好评。近5年来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77篇,其中SCI论文42篇。一名博士生获聘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学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Sigma Theta Tau 国际荣誉护理协会成员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审稿人。

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丰硕。建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两门MOOC和《护理管理》、《护理研究》两门高水平研究生课程,《内科护理学》为湖北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其他教材专著73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及省级教研项目3项。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现拥有专兼职教师16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0名(其中跨学科2人)、硕士生导师64名,并聘请了10名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开展三轮临床教师遴选,聘任80名临床专任教师,65名临床兼职教师。教师担任全国各级评审专家,各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以上36人,全国多种护理期刊主编、副主编等22人;主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10部,副主编2部;主编“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4部;主编“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2部;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民政部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17项;发表SCI论文312篇(含高被引论文3篇),科研经费共1285万元,先后获政府及行业主要奖项88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湖北省护理学会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



科研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搭建国际化学术科研平台“国际化老年护理联合科研平台”,召开全球护理人文关怀大会;获得人文课题5项,获得科技奖2项。科研项目量质齐升,近五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2项目(71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科研项目4项(共415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学科基金10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1项(500万)、武汉市卫健委等项目5项(87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等20余项。发表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高被引论文3篇、SCI论文200余篇。

社会服务水平达到新高度。在2020年初爆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临床护理教师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护佑着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用奋力拼搏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护理精神。副院长、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义兰获中华全国妇联“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名临床教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名临床教师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3名临床教师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等。


 


社会服务影响力持续扩大。《护理学杂志》影响力不断提升,系国内护理精品期刊;成立“中国健康旅游保险产业创新联盟”、“武汉健康与护理学会”并当选为理事长单位;与中民投旗下中民未来控股集团签署正式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健康与老龄康养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健康普及教育,获得武汉市硚口区“科普惠民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发挥优势特色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以学院为依托,学校与湖北省红十字签署《湖北省红十字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应急救护培训合作协议》,成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服务社会急救护工作,提高民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助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承办一期武汉市民政局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培训40名武汉市养老机构院长,推进养老机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国际合作交流实现新跨越,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一院一校”、“一校十校” 合作成效显著,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十余所国际一流院校签署校际或院际合作交流协议;聘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atricia Davidson、纽约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吴蓓等9名世界知名大学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



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近五年选派教师41人次赴美国、欧洲等国参加国际访学交流,专任教师有短期出国(境)经历比例达100%,选派2名教师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邀请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专家来校作短期交流107人次。



  初步构建国际化育人模式。近五年本科生156人次、研究生65人次参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暑期夏令营”、“新加坡国立大学社区护理科学与管理课程”等国际学习交流。选派2名博士研究生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参加为期一年的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国际学术合作实现新进展。举办“健康与护理”学术大会,邀请国内外5名专家作专题讲座;联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国际护理学术大会(线上)”,邀请国内外16名国内外一流高校专家就人口老龄化、新冠疫情下的社交隔离等护理临床和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学院与伯明翰大学合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对外科技创新项目1项,联合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申请国家专利5项。



加快学院国际化办学建设,加大英文课程建设力度。开设《护理科学观》、《健康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等6门中英双语研究生课程,《人际沟通》、《妇产科护理学》等19门全英文本科生课程。获评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3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
邮编:430030| 电话:027-83692635
院长信箱:nursing@hust.edu.cn